就怕两年后重归“新馆已不新”,上海科技馆馆长焦虑了!现场向网友喊话:“家里的科学宝贝千万别扔!”

最新信息

就怕两年后重归“新馆已不新”,上海科技馆馆长焦虑了!现场向网友喊话:“家里的科学宝贝千万别扔!”
2023-09-17 11:03:00
“现在科学发展太快了,这让我们很‘痛苦’……”
  “到底什么是科学?”
  “科学家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?”
  “‘普娃’有没有可能成为科学家?”
  9月16日晚,“科际穿越·科创校长空间站”迎来了第三期,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创系主任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,中国天文台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一起,就科创教育发展、科创教育人才培养交换观点看法。
  担心正在焕新升级的科技馆,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,倪闽景现场求支招,还向网友们喊话……
  “科技宝贝千万别扔!”,倪闽景为科技馆焕新现场征集“金点子”
  上海科技馆正在闭馆更新改造,期待两年后焕新重归。“我们最怕的是科技发展太快了,等到我两年以后一打开,观众们发现这些东西我们全都看过了,甚至自己家里就有……”倪闽景现场“求援”,希望嘉宾们能给出一些“金点子”。
  “现在中国的科技馆基本上是没有藏品的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”吴国盛表示,中国在整个科技馆发展过程中跳过的一个环节就是科学博物馆,直接跳到了科学中心。我国的科技馆尽管都叫“科技馆”,其实就是西方的“科学中心”。没有收藏的一个危险,第一个就是“千馆一面”,只有有收藏,才能每个博物馆是独特的。
  “比如说我们看历史博物馆,上海的、陕西的、河南的肯定是不一样,不用去刻意搞一个特色。”
  第二个矛盾就是面临飞速发展的科技,怎么样来平衡这个新藏品和旧藏品之间的关系,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,这是一个问题。
  吴国盛建议上海科技馆率先把藏品的问题突破,收集那些记录上海地区科技发展的一些重要物证。
  听进了建议的倪闽景在现场立刻向现场及线上的观众们喊话:“你们家里有没有收藏什么科技宝贝?搬家的时候,千万别把这些科技宝贝给扔了,也许明年我们就要开始搞征集了!大家若有什么特别好的建议和想法,也欢迎提出,希望两年以后科技馆再开放的时候,能让大家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科技馆,让孩子从小就爱上科学。”
  科学家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?科学家都是学霸吗?
  科学家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?
  苟利军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对两样东西感兴趣,一个是星空,另一个就是恐龙。等到慢慢长大,知道和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,环境给每个人的影响也会不一样,关注的东西就会不一样。有人成为科学家,有人成为工程师,有人去从事一些其他的工作。
  苟利军觉得自己很幸运。出生在大西北,初中时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,对天文非常着迷。高考如愿考进南京大学。读完了本科和硕士,又顺利地去国外读博,进了哈佛大学……非常好的教育机会,让他有机会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内心选择。
  看着眼前的两位“学霸”嘉宾,倪馆长又问,“是不是只有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霸才能成为科学家?考入普通高校的有没有人成为科学家的?”
  “多得是!”吴国盛脱口而出。他说,科学家的“出身”并不那么重要,“科学家也有不同类型的科学家。达尔文小时候就不爱念书,喜欢下河摸鱼上树掏蛋,甚至被父亲训斥调皮捣蛋给家族丢脸,可谁也没想到,他这样的品质正好适合做博物学。”
  科学家也并不是只有一种,也需要不同素质和品质的人。“比如法拉第数学不行,就凭借对物理的直觉和才能也开创了新世界!”
  几位学者纷纷安抚家长们别焦虑,即便看上去只是一个调皮的普娃也有成才的机会。“‘调皮’也很好,调皮”的孩子往往愿意去大胆尝试。
  每个孩子都有多样性潜能,谈及少儿的科学教育,嘉宾们都表示要以呵护天性为主,鼓励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兴趣,保持这种兴趣,不要过早的让孩子特化。“早早地判断一个孩子他擅长物理、擅长化学,就给予特殊的培养,特别的训练,这很危险。”
(文章来源:周到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就怕两年后重归“新馆已不新”,上海科技馆馆长焦虑了!现场向网友喊话:“家里的科学宝贝千万别扔!”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